在線客服
南區客服 | |
北區客服 | |
項目合作 | |
外貿客服 |
摘自:詩燁 日期:2023-07-06 [返回]
按照《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<進一步提升本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>的通知》(滬府辦發〔2023〕7號)、《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與建設指導標準》(滬衛規〔2020〕11號)等文件要求,結合社區居民實際需求,促進居民獲得“家門口”適宜口腔診療和保健服務,現制定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口腔診室建設指導標準如下。
一、功能定位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是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滿足社區居民口腔常見病、多發病基本診療和口腔保健需求的社區口腔綜合服務平臺,與上級醫療機構口腔診療、保健等服務形成功能互補、上下聯動、分級診療格局。
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標準化基礎上,因地制宜,引入現代化社區口腔診療和保健服務技術和設備,拓寬社區口腔服務內涵,著力滿足居民“家門口”多層次社區口腔診療和保健服務需求。
二、發展目標
2023年,從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起步。至2025年末,進一步提高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覆蓋率,遴選出一批高質量社區口腔診室,引領社區口腔診療和保健服務發展。至2030年末,基本實現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全覆蓋,社區口腔診療、保健服務全面提升能級。
三、建設標準
1.服務場所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筑面積和建筑布局應當滿足日常工作需要,每室獨立(或相對獨立),符合醫療機構感染防控管理、衛生學布局和流程要求。
至少設有候診區、診療區、消毒供應室、口腔放射檢查區域(可與社區放射科同步設置)、口腔健康宣教區域(可與候診區同步設置)、技工室(采取“外加工”方式的可不設置)、模型間等功能區域。
結合候診區、診療區等功能區域設置,原則上口腔診室總建筑面積不低于100平方米,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每口腔綜合治療臺使用面積不少于9平方米。按照5萬及5萬以下服務人口,原則上設置口腔綜合治療臺數量不少于2臺。每增加5萬服務人口,口腔綜合治療臺增加不少于1臺,口腔診室總建筑面積增加不少于25平方米。
2.服務項目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可提供的口腔診療服務應至少包括:齲齒充填、根管治療、兒童涂氟、窩溝封閉、牙周潔治等口腔內科服務項目,各類牙齒拔除、門診頜面外科小手術等口腔外科服務項目,以及全口活動義齒修復、固定義齒修復、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等口腔修復服務項目。鼓勵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結合居民需求,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拓展口腔種植修復、口腔正畸服務項目。(詳見附件1)
3.設施設備
每口腔綜合治療臺單元設備應包括:牙科治療椅(附手術燈、痰盂、器械盤)、高速和低速牙科切割裝置、吸唾裝置、三用噴槍、醫師座椅、病歷書寫桌、口腔檢查器械等。診療器械符合“一人一用一消毒”配置。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應至少具備X線口腔全景機(或X線口腔牙片機)、超聲潔牙機等開展口腔根管治療、牙齒拔除、義齒修復等必須的檢查治療設備。高溫蒸汽滅菌器、超聲清洗機等清洗、消毒、滅菌設施設備。口腔通氣道、人工呼吸器等必要的急救設施設備(可與社區門診搶救室等共同配置)。
鼓勵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結合居民需求,拓展配備口腔錐形束CT機(CBCT)、口腔種植儀等適宜在社區配備的設施設備。(詳見附件2)
4.人員配備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原則上每口腔綜合治療臺配備不少于1名口腔醫師。根據服務能力等實際情況,適當增加口腔醫師配備,相關的醫師可采取多點執業的形式提供服務。同時結合實際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口腔護士、口腔技師等,原則上當班口腔護士數量不低于口腔醫師數量。
為加強社區口腔診療服務能力,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與綜合性醫院、口腔專科醫院、區牙防所等醫療機構建立協作機制,由上級醫療機構口腔醫師下沉社區多點執業,進一步加強社區口腔診療服務能力。
5.信息化建設
在已有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基礎上,建立口腔電子病歷模塊、口腔電子健康檔案模塊,實現區域內口腔病歷、健康檔案互聯互通,以及雙向轉診、號源預約等服務功能,拓展互聯網遠程會診功能。
四、組織保障
1.明確職責分工
市衛生健康委負責制訂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標準,指導各區推進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,組織開展評估。各區衛生健康委作為責任主體,負責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建設,在經費、場地、設備、人員等方面做好保障。
2.加強上下聯動
各區衛生健康委統籌區域內口腔醫療資源,構建上下聯動的口腔診療、保健服務網絡,實現資源互補,滿足社區居民口腔衛生健康需求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醫聯體,組織口腔醫務人員定期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,不斷提升社區口腔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。
3.強化醫防融合
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在患者候診、接診、診后隨訪等過程中,應注重強化醫防融合,營造科普宣傳氛圍,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處方、口腔科普宣教、口腔健康檔案建立等多種形式的口腔預防保健服務,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。
4.規范培訓管理
市社區衛生協會負責本市社區口腔臨床診療標準的制訂,協助開展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評估認定,會同市口腔醫學會等行業組織加強社區口腔醫務人員培訓。標準化社區口腔診室應強化服務管理、規范治療行為、持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。